预制构件“拼出”沪经典房型
南北飘窗、厨卫双明、时尚外墙……上海市民喜爱的个性化经典房型在不久的将来有望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实现建筑“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记者近日从“GBC2014——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上了解到,以工业化方式制造的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在体现绿色、低碳、安全和标准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可通过产业模式的创新和预制构件“实体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只需平价就可购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据上海城建集团介绍,此次他们展出的“国内首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目前已初步完成建设,首批针对上海市民喜好的房型设计的90余个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已在万科、保利等多个上海在建品牌项目中应用。今后,通过更多系列标准预制构件的多样化组合,还将实现对市场现有房型和具有特别需要的各类特殊房型的全覆盖。
“标准化”产品也能“个性化”
据上海城建集团建管部总经理周隽介绍,目前,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制造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建筑标准化和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预制行业现阶段大多遵循先报批建筑方案和图纸,后进行PC深化设计及构件拆分的流程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报批后的方案修改余地十分有限,且多数方案在前期设计中未考虑PC概念,使得据此深化设计和拆分后的预制构件形态和尺寸各异,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而言,提升标准化程度,降低产品成本只是一方面,产品的个性化同样重要。
“关键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造现有PC产业模式的作业流程,公司根据市场各类房型共性,设计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层高、不同户型、不同体系需要的标准化预制构件模数,“我们将这些数据标准化,形成数据库,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将数据资源分享至产业前端的建筑方案,从而在建筑产品制造的最初阶段即引入PC概念,实现预制构件设计的管理前置和对既有预制建筑生产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种全新的标准化的PC产业模式,不仅使预制构件在设计阶段即实现标准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施工安装的标准化和整个建筑行业能效的提升,并能通过不同标准构件合理组合。
多重组合实现房型全覆盖
以上海市场为例,该公司此次在调研上海住宅结构体系、居民居住习惯、市场流行和各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主推房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标准化房型。这些房型普遍适应上海居民居住习惯,内走廊外移,每一户均南北通透,南北飘窗,厨卫明亮;结构体系合理,采用剪力墙结构,室内无突梁、突柱;层高合理,适合16 28层;外饰面可考虑个性化外观,可用涂料、面砖、花岗岩饰面;外立面简洁,适应工业化建筑。“在这些房型基础上,我们对建筑部件化拆分,形成了首批以剪力外墙、飘窗外墙、阳台、空调板、楼梯、女儿墙、叠合楼板等为主的90个标准构件系列,并进一步形成了大、中、小房型,以及配套的标准构件,以满足开发商对不同户型和面积的需求。”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副总经理朱永明介绍说。而今后,随着标准化房型和配套标准化构件库的逐步完善,这些有限的标准化“积木”,还可拼装出几何倍数多于其自身数量的建筑成品。
作为上海惟一一个国家级住宅产业研发中心的拥有者,上海城建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化建筑产业链和成熟的PC绿色建造技术体系。时间对比上看,较传统PC方式在建筑设计及深化设计阶段减少用时30%,在构件制作及施工阶段减少用时20%;在成本对比上也非常可观,其中建筑设计及深化设计阶段可较传统PC方式节约成本30%,在构件制作及施工阶段较传统减少10%;而在质量对比上,标准化PC模式也较传统PC方式高出50%,具有很好的质量保证。
开发商、建设方、消费者三方受益
根据计划,目前初步形成的上海城建集团系列标准预制构件数据库,今后有望在全市同类项目中进一步推广。
设计过程中,他们从通用性、拓展性和标准化、个性化等多个方面为数据库的推广和市场化应用做了充分的考虑。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标准化部件库的建立为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由于建筑设计在方案设计中就可以引入标准化构件来拼装,实现和施工图的统一,避免了由于前期方案图和实施产业化建筑的矛盾和冲突。另外,标准化部件库内部件都有标准图纸,还可节约大量构件加工图设计的工作量、减少重复劳动,使得建筑设计更加规范、合理和高效。
与此同时,标准化构件库的建立也使施工现场实施标准化部件安装成为可能。标准化构件库和设计趋向标准化的建立和推广将使建设方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工具、安装工艺流程、专业固定调节件等,大幅提升机具专业化、标准化和安装效率,由此实现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优化和建筑品质提升,还将有效激发开发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使用热情,并最终实现绿色装配式产业的市场化推广和产业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丁艳彬
记者近日从“GBC2014——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上了解到,以工业化方式制造的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在体现绿色、低碳、安全和标准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可通过产业模式的创新和预制构件“实体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只需平价就可购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据上海城建集团介绍,此次他们展出的“国内首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目前已初步完成建设,首批针对上海市民喜好的房型设计的90余个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已在万科、保利等多个上海在建品牌项目中应用。今后,通过更多系列标准预制构件的多样化组合,还将实现对市场现有房型和具有特别需要的各类特殊房型的全覆盖。
“标准化”产品也能“个性化”
据上海城建集团建管部总经理周隽介绍,目前,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制造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建筑标准化和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预制行业现阶段大多遵循先报批建筑方案和图纸,后进行PC深化设计及构件拆分的流程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报批后的方案修改余地十分有限,且多数方案在前期设计中未考虑PC概念,使得据此深化设计和拆分后的预制构件形态和尺寸各异,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而言,提升标准化程度,降低产品成本只是一方面,产品的个性化同样重要。
“关键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造现有PC产业模式的作业流程,公司根据市场各类房型共性,设计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层高、不同户型、不同体系需要的标准化预制构件模数,“我们将这些数据标准化,形成数据库,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将数据资源分享至产业前端的建筑方案,从而在建筑产品制造的最初阶段即引入PC概念,实现预制构件设计的管理前置和对既有预制建筑生产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种全新的标准化的PC产业模式,不仅使预制构件在设计阶段即实现标准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施工安装的标准化和整个建筑行业能效的提升,并能通过不同标准构件合理组合。
多重组合实现房型全覆盖
以上海市场为例,该公司此次在调研上海住宅结构体系、居民居住习惯、市场流行和各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主推房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标准化房型。这些房型普遍适应上海居民居住习惯,内走廊外移,每一户均南北通透,南北飘窗,厨卫明亮;结构体系合理,采用剪力墙结构,室内无突梁、突柱;层高合理,适合16 28层;外饰面可考虑个性化外观,可用涂料、面砖、花岗岩饰面;外立面简洁,适应工业化建筑。“在这些房型基础上,我们对建筑部件化拆分,形成了首批以剪力外墙、飘窗外墙、阳台、空调板、楼梯、女儿墙、叠合楼板等为主的90个标准构件系列,并进一步形成了大、中、小房型,以及配套的标准构件,以满足开发商对不同户型和面积的需求。”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副总经理朱永明介绍说。而今后,随着标准化房型和配套标准化构件库的逐步完善,这些有限的标准化“积木”,还可拼装出几何倍数多于其自身数量的建筑成品。
作为上海惟一一个国家级住宅产业研发中心的拥有者,上海城建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化建筑产业链和成熟的PC绿色建造技术体系。时间对比上看,较传统PC方式在建筑设计及深化设计阶段减少用时30%,在构件制作及施工阶段减少用时20%;在成本对比上也非常可观,其中建筑设计及深化设计阶段可较传统PC方式节约成本30%,在构件制作及施工阶段较传统减少10%;而在质量对比上,标准化PC模式也较传统PC方式高出50%,具有很好的质量保证。
开发商、建设方、消费者三方受益
根据计划,目前初步形成的上海城建集团系列标准预制构件数据库,今后有望在全市同类项目中进一步推广。
设计过程中,他们从通用性、拓展性和标准化、个性化等多个方面为数据库的推广和市场化应用做了充分的考虑。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标准化部件库的建立为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由于建筑设计在方案设计中就可以引入标准化构件来拼装,实现和施工图的统一,避免了由于前期方案图和实施产业化建筑的矛盾和冲突。另外,标准化部件库内部件都有标准图纸,还可节约大量构件加工图设计的工作量、减少重复劳动,使得建筑设计更加规范、合理和高效。
与此同时,标准化构件库的建立也使施工现场实施标准化部件安装成为可能。标准化构件库和设计趋向标准化的建立和推广将使建设方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工具、安装工艺流程、专业固定调节件等,大幅提升机具专业化、标准化和安装效率,由此实现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优化和建筑品质提升,还将有效激发开发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使用热情,并最终实现绿色装配式产业的市场化推广和产业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丁艳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