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钢铁业仍处于“阵痛期”
工信部在2月上旬发布的《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2015年展望》中明确表示,2014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张凸显等,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
工信部将2014年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归纳为8个方面。
一是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国内表观消费同比下降。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4%。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49.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二是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产品档次有所提高。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增长2.5%,折合净出口粗钢8153万吨,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0.2%。
三是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行。据统计,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11年~2014年全年平均销售结算价格分别为4468元/吨、3750元/吨、3442元/吨、3074元/吨,呈不断下滑趋势。
四是铁矿石等原燃料供需格局逆转,价格大幅下降。受国际主要原燃料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及我国钢铁产量增幅下滑影响,62%品位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由2014年初的133.1美元/吨降至年末的68.7美元/吨,下降48%;焦炭由1425元/吨降至893元/吨,下降37%。废钢由2445元/吨降至1928元/吨,下降21%。
五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钢铁企业盈利有所好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2014年实现利税1091亿元,增长1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4%。但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9%,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初见成效。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479亿元,同比下降3.8%。2014年新开工项目2037个,同比减少215个。产能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七是节能环保再上新台阶,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指标均有所下降。2014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2%,总用水量下降0.6%,吨钢耗新水下降0.5%,外排废水总量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6%,烟粉尘排放下降9.1%。
八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取得突出进步,有力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工程发展。
我国钢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信部认为,2014年,我国钢铁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5大问题。
一是产能依然过剩,企业效益两极分化。截至2014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11.6亿吨,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企业效益看,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28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92%;亏损企业19家,累计亏损116亿元,企业盈利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二是企业财务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银行抽贷、融资贵问题突出。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已有钢铁企业因此出现停产甚至破产情况。
三是产业集中度降低,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
四是出口产品大幅增加,引发贸易摩擦冲突加剧。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占全球钢铁贸易量的32.2%,创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国外对我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达到40起,发起调查国家除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地区)外,新增加了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地区)。
五是地条钢、无票销售现象扰乱钢材市场,市场公平竞争亟待解决。
2015年钢铁行业形势展望
工信部认为,2015年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出口将略有降低、钢材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钢材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速度将加快。新常态下我国钢铁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由原来的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依靠质量、差异化竞争转变。新常态为钢铁行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外部空间和发展动力,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内投资增速下滑,钢铁下游需求短期难有较大改观。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低,钢材需求难有较大改观。但也应该看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是钢铁产能惯性增加,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虽然2014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下降5.9%,但仍处于相对高位,2015年全国粗钢产能规模仍有增长的可能。
四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钢铁企业环保压力将加大。根据钢铁工业实际投资情况,要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初步估算吨钢环保投资需增加13%,吨钢运营费用约增加200元,较实施前增加40%左右。
五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钢材出口略有下降。2015年,国家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但与日、韩、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仍具有价格优势,预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工信部希望,钢铁行业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力争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进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化解、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方面取得新进展。
工信部表示,2015年,将继续完善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推进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加强行业规划引导、继续推进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化解、推进上下游产业协作。
□本报记者 宋京平
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
工信部将2014年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归纳为8个方面。
一是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国内表观消费同比下降。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4%。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49.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二是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产品档次有所提高。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增长2.5%,折合净出口粗钢8153万吨,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0.2%。
三是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行。据统计,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11年~2014年全年平均销售结算价格分别为4468元/吨、3750元/吨、3442元/吨、3074元/吨,呈不断下滑趋势。
四是铁矿石等原燃料供需格局逆转,价格大幅下降。受国际主要原燃料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及我国钢铁产量增幅下滑影响,62%品位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由2014年初的133.1美元/吨降至年末的68.7美元/吨,下降48%;焦炭由1425元/吨降至893元/吨,下降37%。废钢由2445元/吨降至1928元/吨,下降21%。
五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钢铁企业盈利有所好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2014年实现利税1091亿元,增长1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4%。但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9%,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初见成效。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479亿元,同比下降3.8%。2014年新开工项目2037个,同比减少215个。产能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七是节能环保再上新台阶,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指标均有所下降。2014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2%,总用水量下降0.6%,吨钢耗新水下降0.5%,外排废水总量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6%,烟粉尘排放下降9.1%。
八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取得突出进步,有力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工程发展。
我国钢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信部认为,2014年,我国钢铁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5大问题。
一是产能依然过剩,企业效益两极分化。截至2014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11.6亿吨,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企业效益看,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28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92%;亏损企业19家,累计亏损116亿元,企业盈利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二是企业财务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银行抽贷、融资贵问题突出。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已有钢铁企业因此出现停产甚至破产情况。
三是产业集中度降低,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
四是出口产品大幅增加,引发贸易摩擦冲突加剧。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占全球钢铁贸易量的32.2%,创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国外对我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达到40起,发起调查国家除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地区)外,新增加了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地区)。
五是地条钢、无票销售现象扰乱钢材市场,市场公平竞争亟待解决。
2015年钢铁行业形势展望
工信部认为,2015年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出口将略有降低、钢材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钢材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速度将加快。新常态下我国钢铁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由原来的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依靠质量、差异化竞争转变。新常态为钢铁行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外部空间和发展动力,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内投资增速下滑,钢铁下游需求短期难有较大改观。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低,钢材需求难有较大改观。但也应该看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是钢铁产能惯性增加,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虽然2014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下降5.9%,但仍处于相对高位,2015年全国粗钢产能规模仍有增长的可能。
四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钢铁企业环保压力将加大。根据钢铁工业实际投资情况,要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初步估算吨钢环保投资需增加13%,吨钢运营费用约增加200元,较实施前增加40%左右。
五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钢材出口略有下降。2015年,国家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但与日、韩、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仍具有价格优势,预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工信部希望,钢铁行业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力争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进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化解、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方面取得新进展。
工信部表示,2015年,将继续完善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推进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加强行业规划引导、继续推进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化解、推进上下游产业协作。
□本报记者 宋京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