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环境成为城市最重要竞争力——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日前,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广州、北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通讯社、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承办,论坛主题为“信用筑基 引领发展——让市场更有效 让政府更有为”。来自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地信用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大数据机构代表,以及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城市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能体现信用建设‘自上而下’统筹协调与‘自下而上’探索创新的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城市政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最有条件、最有抓手、最能有所作为的一级政府,理应成为信用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环境成为城市的最重要竞争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水平越来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和竞争力,也越来越彰显出一个城市的魅力程度。
  会议强调,各城市政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获得感。应全面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各城市要做到“五个更”:一是更加扎实推动“信易贷”;二是更大范围推动“信易+”工程;三是更加精准推动信用监管;四是更加坚决推动政务失信治理;五是更加积极推动示范创建。
  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媒体机构,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积极开展相关报道,组织重点智库研究,构建信用信息总汇。信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城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新华社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道和信用信息业务,更好服务城市信用建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看来,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近年来,广东省将“信用广东”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部署推进,颁布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建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公共信用平台体系,制定出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22年,信用广东平台归集信用数据187亿条、居全国首位,信用贷款余额4858亿元。
  作为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承办地之一的广州市,是一座诚信之城,重诚信、守信誉、讲规则是广州因商而兴的城市“基因”,信用发展为“千年商都”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活力。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州把信用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总量超71亿条,共享数据9亿余条,广泛开展信用惠民便企服务。探索“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创新应用,通过“信易贷”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放款金额超1600亿元。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发表题为《构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保障》的主题发言。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门立群发表题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体系 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发表题为《让信用建设成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硬支撑——从信用建设示范区评审看城市信用建设新趋向》的主旨演讲。针对社会信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提出观点。
  开幕式上,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宣布启动“第四届‘信用中国•城市在行动’媒体纪行活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发布《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报(2022)》暨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广州市启动广州市“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并发布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用评价体系2.0”。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国性高端论坛,是我国城市信用建设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曾先后在杭州、福州和济南举办。据悉,今年是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本届高峰论坛为期两天,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和平行主题论坛三部分,论坛期间还举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展,展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信易贷”特色亮点、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示范区创新成果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等。来自300多个城市的8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