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纪实之四

       牵头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样一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国家工商总局来说,无先例,没有经验可循。
  
       2016年5月10日,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公示系统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气概、抓铁有痕的劲头、壮士断腕的勇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咬定目标不放松,上下联动促推进,一丝不苟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打赢这场国务院领导部署的“攻坚战”。
  
       根据总局党组提出的立项申报和工程建设双线推进、同步开展的工作思路,总局有关部门全力投入、攻坚克难,一方面,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另一方面,按照2016年基本建成的思路,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工程立项报批。2015年4月,经济信息中心启动《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工作;2015年7月20日,总局局务会听取了专题汇报并原则通过,随即在《工程建设方案》基础上,启动了《工程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2015年10月20日,总局局务会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原则通过;2015年10月28日,总局正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工程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此后,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复沟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补充了相关要件。2016年4月8日,总局再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工程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2016年7月12日,总局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确定了工程由工商总局负责建设,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在可研报告报批的同时,经济信息中心从2016年2月开始启动《工程设计草案》编制工作,2016年5月5日,总局局务会听取专题汇报并原则通过。总局收到可研报告批复后,在《工程设计草案》基础上,组织力量迅速形成了《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规范文本,于2016年7月15日正式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1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总投资额2.4亿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总局层面系统建设。为了推进总局层面信息化建设,经总局党组批准,成立了由刘玉亭任组长、马正其任副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行政事务部和工程技术部,分别由企业监管局和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负责。为了达到2016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标,总局进一步确定了数据中心改造、集中的公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和云平台建设四大项目,明确了具体任务、建设责任和建设时限,保证系统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指导地方信息化建设。2016年以来,总局先后编制印发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信息化建设技术参考方案(暂行)》《关于下发数据中心数据汇总规范的通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16年信息化技术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16年信息化数据规范(暂行)》等技术性、指导性文件,加强对地方局的统筹指导。 
  
        “全国一张网”建设,首次在国家级系统全部采用国产化软硬件设备,首次在同类大规模系统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还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充分借鉴百度、360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中文分词等新技术、新功能,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技术复杂、难题众多。这要求在项目推进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技术架构设计上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赵晶晶是国家工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的一名普通党员,参与并见证了“全国一张网”建设的过程。赵晶晶介绍,“全国一张网”建设主要有三难:实施难、协调难、技术难。一是实施难,工程部署复杂。设备数量多:“全国一张网”基础支撑环境的搭建涉及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400多台,其中为省局配置的150余台服务器,基础软件都是提前装配后再发往各省,总局机房及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各配备百余台设备,整个工程的体量很大。设备种类多:基本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硬件全部涉及,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备等等。地址类别多:为工程部署规划分配七类地址,地址分配近千个。二是协调难。“全国一张网”基础支撑环境的搭建工作涉及4家集成商、10余家软硬件厂商,除了总局基础支撑环境的部署,还有31省(区市)前置机的部署,协调工作量巨大。每一项细小的工作,都可能需要协调多方人员配合才能完成。三是技术难。首先,部署分布式数据库,需要实现集群节点间的通信。当初将业务地址和集群的通信地址都配置为同网段地址,结果发现存在网络不稳定问题。于是,总局及时调整网络部署方案,并给地方局下发文件,规范集群通信地址、业务地址、带外管理地址的分配等。其次,调整部署方案。“全国一张网”基础支撑环境原有方案只有公示系统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部分服务器放置在IDC机房中,其余数据库服务器均在总局机房。如果按照原方案部署,总局机房将处于满载状态,从空调制冷量到电力负荷都存在问题。总局统筹考虑“全国一张网”后期建设需要,重新规划了基础支撑环境的部署方案,将公示系统整体搬迁至IDC机房,既保证了公示系统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后期扩展的灵活性及易操作性。
   
       赵晶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事最能体现责任心,小岗位也有大责任。我工作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是不允许出现差错。我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让业务系统停滞或者涉及信息安全的大问题,因此责任重大。立足这一岗位要求,我全力配合业务系统上线进度,先后为数据中心、公示系统搭建了临时的测试环境,IDC机房整体环境具备后,又搭建了真实环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一颗螺丝钉,我乐此不疲。”
  
       像赵晶晶这样,为了“全国一张网”建设辛勤付出的同志还有很多。国家工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张志清介绍,这次升级后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面对每天3000多万的访问量和1亿多户的企业信息,如何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公示查询体验是难点之一。为此,系统建设时采用了中文分词和智能排序等多种先进技术,先后进行了多轮技术验证,使用户获得了搜索引擎一样的使用体验。像这样的难点,在系统建设中比比皆是,如在系统部署中使用了微服务的部署架构,在网络等出现故障或被攻击时优先保证用户的查询使用;在安全性上,使用安全的协议传输,保证了系统的可靠稳定;在主系统外建设了备份的系统,能够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在几秒钟时间内自动切换;在统计分析上,引入了大数据平台,满足了业务部门人员日常工作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
  
       国家工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袁瑞丰说,建设“全国一张网”,关键是解决企业信息的区域化、分散化和碎片化问题,而总局数据中心、地方数据中心这两级数据中心,就是一张网中“一网归集”的总枢纽,也是攻坚克难的重点。总局数据中心衔接31省(区市)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门户,是一个纵向的枢纽;地方数据中心衔接总局与各部门相关系统,是一个横向的枢纽。在各省(区市)情况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物理集中,确保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技术可靠、衔接顺畅,是最大的“坚”与“难”。面对这些“坚”与“难”,总局经济信息中心全体同志以实干的精神去面对,努力做抓落实的先锋,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国家工商总局有一支信息化工作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队员敢于创新、勇于实干、勤于学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创新理念、追求卓越,为“全国一张网”建设废寝忘食;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起草政策法规,全面梳理岗位职责,深入分析业务流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实地调研,研制技术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原型系统,指导公示系统建设。公示系统从2014年3月1日上线起稳定运行,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多轮改版,赢得了社会认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系统上线了、验收了,并不意味着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好不好,关键在于应用,重点在于运行和维护。好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在实际使用中磨炼出来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他们不忘初心,完成建设任务后继续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前行,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