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危机席卷楼市

        西方有句名言: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愈演愈烈的纠纷、直线上升的投诉量却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的信用观念其实很淡薄。甚至连一向对品牌自视甚高的万科、花费重金礼聘大师对“新新家园”品牌进行包装的万通、打出“运动”就在家门口旗号的连锁品牌“奥林匹克花园”都因为个别项目的纠纷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各自的信誉。
        诚信危机,已经让中国地产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随时有出轨的危险,北京楼市去年秋后的急刹车是一大征兆。遗憾的是,很多开发商对此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北京近期举办的房展会上,个别期房项目仍然在乱许诺,给业主开出大量空头支票。
 
        楼市在步股市后尘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也有过“不守信用为耻”的历史时期。不知从何时起,诚信成了奢侈品。少数短视企业或个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屡掀浊浪,人们常常惴惴不安于饮的酒是真的吗?该不会吃到“毒米”吧?想买的房子真能有售楼小姐说的那么好吗?
 
        缺失信用的市场必然导致危机四伏的局面出现,这在去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中体现的最为充分。长期以来,有些企业制造虚假的企业报表,增发玩起配股圈钱游戏,演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种种矛盾累积的结果,便出现了去年下半年的股市暴跌。由于证券市场与数千万的股民直接相关,由缺乏诚信而导致的各种利益方面的冲突就更为表面化。表面上风光依旧的中国楼市,骨子里已经出现步股市后尘的痕迹。
 
        一位地产公司老总曾半开玩笑地说:对于不良融资,金融行业叫“上市圈钱”,IT行业叫“上网烧钱”,到了房地产行业就成了“楼盘上马圈钱”。虽然目前房地产看上去依然很美,沸沸扬扬的“地产黑幕”没有完全毁掉行业形象,但北京、深圳等地的商品房销售势头转缓、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其实已经敲响了警钟。诚信不足,已成为制约楼市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内开发重地北京、广州、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发育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日前透露,广州地区涉及被投诉楼盘已达400个,被投放的开发公司超过200家。广州市民在买房时往往会反复踩上十多次盘,之后再到国土部门咨询清楚,签合同时还要带上亲友或律师,无论是哪个层面的买家,所面对的是哪个著名或不著名的楼盘,都绝不敢贸然落订。深圳市消费者去年对房地产的投诉次数仅次于手机质量投诉,对开发企业的投诉主要反映在迟交楼、逾期办理房地产证、房地产证面积与预售面积不符及广告承诺不兑现等问题。北京司法机构受理的与买房有关的官司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纠纷不断,而且暴力充斥楼市。
 
        整个楼市对开发商缺乏诚信的宣传以麻木的心态视之以颇令人心痛。例如起价不是价(很少能真的以起价成交)、样板房不是房(样板房与实际房有差距)、花园里没有花(称为××花园的楼盘不见花草)、物业管理只管不理(只管收钱,不理投诉)等。
 
        呼唤诚信地产新架构
 
        房产交易纠纷热的实质正是房地产市场信用危机。按照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关键是要加快建立“楼市诚信交易体系”。展望未来,随着诚信理念的深入人心,诚信地产新架构必然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诚信的政府:说到底,信用就是对法治基础的尊重和敬畏。为楼市保架护航的法律法规完善之日就是那些缺乏信用的企业出局之时。去年出台的新的销售管理办法、日前出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都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对净化产业环境的意义非比寻常。
 
       诚信的发展商:发展商是高于开发商的称谓,不仅有开发的含义,而且有与社会及其社会经济、民众和自身共同发展之意。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恪守的最高游戏规则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土壤。
 
       诚信的中介:中介公司吃差价、隐瞒交易情况将被杜绝。中介的实力将与其诚信度成正比。
 
       诚信的业主:房子是一个复杂的消费品,交易双方产生摩擦在所难免。业主要学会理性置业,在守法的基础上合理维权。
 
       诚信的房价:有了上面几个诚信做基础,“诚信的房价”必然会出现,所谓的“暴利孤岛”将被彻底冲垮,这会为房地产业注入健康发展的新活力。
 
       诚信地产架构搭建起来之日,也将是“快乐地产”到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