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南通参加由我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举办的“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经验交流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向与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这次会议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江苏省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以及承办单位杭州新中大软件、南通四建集团、龙信建设集团、南通六建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建筑业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我认为不但主题选得好,而且时机和地点也选得好。时机正值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好形势之际;地点选择在南通,这是因为江苏是建筑大省,而南通又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作为南通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为推动南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92万亿(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5303万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4.19%,仅南通一地就突破4000亿元,在地级市中稳居全国前列。2012年在国家“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南通建筑业企业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生产资金紧缺、劳务费用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加快实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打造企业精品名牌,强化过程精细管理,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在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了由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发展方式的转型步伐。这次“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经验交流会”之所以在南通举办,就是要在全行业学习推广南通市广大建筑企业在新时期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思考的先进经验。所以说,从会议的内容到选址、时间以及参加会议规模的人数都可以看出,它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根本要求,同时也说明全行业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新的理解与认识。大家将结合新形势和各自的经验,围绕主题深入研究,探讨发展思路,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这对我们当前进一步结合行业实际,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志们就建筑信息化建设交流几点体会。
一、“十一五”以来我国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包括我会在内的业内机构及科研院校、广大企业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都做了许多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上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观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首先是从2007年实施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建筑信息化的要求开始,起到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习建设阶段。
早在上世纪初建设主管部门就提出了要加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是从2007年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就位工作开始。几年来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信息化意识。所有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发展必要依托于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离不开一把手和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实践证明,在总承包企业资质就位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多数企业一把手大都亲自主持组织积极参与了其中,为后期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管理人员通过各类培训,掌握了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围绕“特级资质”就位信息化建设,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基础,涉及面非常广,从总部到分公司以及项目,各个层面所有岗位基本上都已涉及到,在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之前,每个对应的人员都要求接受信息知识的系统培训。
三是建筑业特级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推进管理机构。比如2007年之前,建筑企业有信息中心寥寥无几,而经过这五年的发展与建设,2012年设立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在特级资质企业中已占到90%以上。
四是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筑业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行业,信息化基础较差,专业人才非常少,经过这五六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建筑企业,还是信息化服务厂商,分别不同层次地都建立一支专业骨干团队,据不完全统计从原先的几百人,发展到2012年的近万人。
五是促进了软件厂商研发适用于建筑业的软件产品质量得以提高。随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市场扩大,软件厂商也加大了科技投入,经过大量企业实践推广使用,适用建筑业信息化的产品质量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六是有力的促进了特级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上台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以企业管理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反过来推动企业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系统运行简化和优化了决策与执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编制出台,促进了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牵头会同十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着手组织编制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并于2012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个《标准》的推出,为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有“生命力”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评价依据,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两年多来,为使广大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并有效执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中国建筑业协会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多次深入到企业学习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标准》颁发实施后及时与各地方协会、各行业建设协会联合陆续在广西、江苏、浙江、河北、湖北、青海、广东、河南、山东、重庆等地举办了十多期《标准》宣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近万人,在全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力地促进和拓宽了信息化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
第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筑业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已正式颁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不但就建筑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而且第一次把BIM技术写入建筑发展“十二五”规划,致使我国建筑业2011年就贴上了“中国的BIM元年”的标志。基于近几年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BI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项目施工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实践,引发了建筑业在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新一轮变革风暴。
为推动建筑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体系的建立,提高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2012年又提出了编制《建筑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并已列入部标准编制计划。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相信这些标准的编制及出台,将从行业的角度合理地筛选必要的基础数据,并按一定规则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建筑业信息化数据框架体系及相关基础数据元标准规范,确保企业在各个不同层面上和不同环境下都能够进行正确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也为建筑业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全面迈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又将进入一个全面推广、应用和规范的新的发展阶段。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南通参加由我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举办的“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经验交流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向与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这次会议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江苏省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以及承办单位杭州新中大软件、南通四建集团、龙信建设集团、南通六建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建筑业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我认为不但主题选得好,而且时机和地点也选得好。时机正值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好形势之际;地点选择在南通,这是因为江苏是建筑大省,而南通又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作为南通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为推动南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92万亿(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5303万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4.19%,仅南通一地就突破4000亿元,在地级市中稳居全国前列。2012年在国家“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南通建筑业企业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生产资金紧缺、劳务费用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加快实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打造企业精品名牌,强化过程精细管理,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在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了由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发展方式的转型步伐。这次“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经验交流会”之所以在南通举办,就是要在全行业学习推广南通市广大建筑企业在新时期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思考的先进经验。所以说,从会议的内容到选址、时间以及参加会议规模的人数都可以看出,它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根本要求,同时也说明全行业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新的理解与认识。大家将结合新形势和各自的经验,围绕主题深入研究,探讨发展思路,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这对我们当前进一步结合行业实际,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志们就建筑信息化建设交流几点体会。
一、“十一五”以来我国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包括我会在内的业内机构及科研院校、广大企业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都做了许多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上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观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首先是从2007年实施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建筑信息化的要求开始,起到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习建设阶段。
早在上世纪初建设主管部门就提出了要加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是从2007年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就位工作开始。几年来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信息化意识。所有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发展必要依托于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离不开一把手和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实践证明,在总承包企业资质就位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多数企业一把手大都亲自主持组织积极参与了其中,为后期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管理人员通过各类培训,掌握了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围绕“特级资质”就位信息化建设,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基础,涉及面非常广,从总部到分公司以及项目,各个层面所有岗位基本上都已涉及到,在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之前,每个对应的人员都要求接受信息知识的系统培训。
三是建筑业特级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推进管理机构。比如2007年之前,建筑企业有信息中心寥寥无几,而经过这五年的发展与建设,2012年设立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在特级资质企业中已占到90%以上。
四是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筑业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行业,信息化基础较差,专业人才非常少,经过这五六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建筑企业,还是信息化服务厂商,分别不同层次地都建立一支专业骨干团队,据不完全统计从原先的几百人,发展到2012年的近万人。
五是促进了软件厂商研发适用于建筑业的软件产品质量得以提高。随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市场扩大,软件厂商也加大了科技投入,经过大量企业实践推广使用,适用建筑业信息化的产品质量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六是有力的促进了特级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上台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以企业管理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反过来推动企业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系统运行简化和优化了决策与执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编制出台,促进了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牵头会同十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着手组织编制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并于2012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个《标准》的推出,为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有“生命力”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评价依据,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两年多来,为使广大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并有效执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中国建筑业协会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多次深入到企业学习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标准》颁发实施后及时与各地方协会、各行业建设协会联合陆续在广西、江苏、浙江、河北、湖北、青海、广东、河南、山东、重庆等地举办了十多期《标准》宣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近万人,在全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力地促进和拓宽了信息化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
第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筑业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已正式颁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不但就建筑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而且第一次把BIM技术写入建筑发展“十二五”规划,致使我国建筑业2011年就贴上了“中国的BIM元年”的标志。基于近几年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BI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项目施工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实践,引发了建筑业在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新一轮变革风暴。
为推动建筑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体系的建立,提高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2012年又提出了编制《建筑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并已列入部标准编制计划。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相信这些标准的编制及出台,将从行业的角度合理地筛选必要的基础数据,并按一定规则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建筑业信息化数据框架体系及相关基础数据元标准规范,确保企业在各个不同层面上和不同环境下都能够进行正确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也为建筑业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全面迈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又将进入一个全面推广、应用和规范的新的发展阶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