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十多年来建设主管部门就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文章结合《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从技术创新、绿色施工、建筑产业现代化三个视角,对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完成总产值高达15.9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7%,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建筑业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突出问题,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需要认真研究思考。《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行业难题、保障质量安全、提高建设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学习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谈几点体会:
第一,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若干意见”针对行业实际提出“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功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其核心就是要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1989年原建设部开启工法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加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与工艺革新。30多年来,广大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工程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1500多项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发布,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炼编制评为国家级工法或专利,形成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随着特级企业资质就位的需要,企业对工法的开发愈加重视,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如中铁总公司、中建总公司、中国石油总公司以及北京、上海建工集团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的产、学、研联动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工法评审不但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形成宝贵的物质财富,而且为当前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实践基础,必须发扬光大,一以贯之。
第一是要继续坚持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与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强业主、大项目、高科技,多投资”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是要健全完善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参加、深度融合以及良性互动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以“十项新技术”和国家级工法创新成果为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依托“大、精、尖”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关键技术,注重建筑用材更新换代,形成先进工艺标准,加快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对于我们这个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讲,信息化建设作用将更为重要。
第四是要以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为契机,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去年底,我们专访了科技部奖励办有关领导,就建筑业设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进行了工作咨询。根据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有关规定,科技部明确不再批复全国性各类科技奖项的设立,行业认为确有必要设立,可提交协会理事会决定。据此,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会决定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并于今年正式启动。“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旨在奖励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科学研究,施工技术创新、工法开发等有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最高奖项,并将作为建筑业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的重要依据。评选工作将本着数额限量、严格标准、公正公平、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创精品工程为载体,深化项目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城乡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绿色建筑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所以极有必要将集约、节能、绿色、低碳等人文科技与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要坚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创新水平。《若干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成功的核心是项目经理责任制,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责任风险性”四大特点,已成为建筑业实施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解放发展建筑生产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基础。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项目管理文化内涵的创新发展,企业已经注意到,要切实保证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不单是要有一个高素质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项目经理部及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因为人的个性及能力往往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也只有集体才能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舞台,比如唐僧去西天取经,之所以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行程万里取回真经,靠的是有了一个好的团队。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孙大圣,有随和包容、善于协调的猪八戒,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沙悟净,还有往往被人们遗忘的白龙马。这个团队较为科学地体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当前,深化项目管理就要按照团队精神和“抓住主题,树立形象,融入人心,集约管理,跨越发展,奉献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其内涵就是要坚持和塑造“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理为纲、绩效为佳、创新为魂、奉献为荣”的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主题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其支撑是科技进步与工艺革新;其要义是管理为纲、纲举目张;最终目标是规避风险,实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最佳效益。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要大力践行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新方式发展、增综合效益”,并以此来激励人心、凝聚团队、打造“中国建筑”和“品牌企业”。
二是要坚持以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为内容,加强项目建造全过程的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盛行,“绿色建筑”正日益受到人民的普遍重视。而“绿色施工”则是针对绿色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又是绿色建造和深化项目管理的关键。绿色施工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2009年,我会在总结推广世博会“绿色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开展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并把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列为“鲁班奖”的必要条件。目前共有400多项工程已列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有关申报评价要求,通过对近百项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优良率(80分以上)占97.0%,其中综合评价90分以上的占36.4%,节约成本占总造价的0.5%。这些项目总体上体现了现阶段绿色施工的一流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最近,我会又在成都中建八局工地召开了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银泰中心项目五个零(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伤亡零事故、垃圾(无机固体)零外运、用水(施工)零引用),重点是推广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建筑企业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未来十年城镇化建设,每年仅房屋建筑就有20亿平方米开工,其中20%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30%,况且建筑用钢和水泥用量约占全球总量50%左右。所以加强建筑节能减排与实施绿色施工,建筑业任务艰巨,广大企业使命光荣。
据示范工程调研测算,采用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20%,水耗可以减少63%,施工垃圾减少90%。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精品、细化管理、节点考核、优劣奖惩”的质量线;二是“标价分离、逐级核算、开源节能、集约增效”的成本线;三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CT标准、项目文化”的形象线,从源头上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是坚持以一线操作技能工人培训为对象,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提升建筑业智力结构和全员整体素质。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上两层分开后劳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指导,致使管理体制滞后,队伍松散流动性大,劳务教育培训弱化,工人技能水平素质低下。不少质量安全及聚众闹事等事故频发,已成为阻碍建筑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筑业要做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发展,就不能不重视劳务层建设,更不能回避劳务队伍的素质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为我们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质量、健全劳务管理机制指明了方向。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规范指导劳务工作,切实建立起劳务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机制,抓好劳动务工人员岗前培训与技能水平考评认证制度的建设,实现劳务管理专业化、企业用工制度化、技能工人产业化;其次是工程总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技术工人,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对劳务管理的责任,加强管理层与劳务层的深度沟通融合,重点要抓好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劳务管理水平和务工人员整体素质。
改革创新 绿色发展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体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十多年来建设主管部门就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文章结合《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从技术创新、绿色施工、建筑产业现代化三个视角,对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完成总产值高达15.9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7%,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建筑业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突出问题,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需要认真研究思考。《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行业难题、保障质量安全、提高建设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学习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谈几点体会:
第一,以推广应用国家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若干意见”针对行业实际提出“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功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其核心就是要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1989年原建设部开启工法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加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与工艺革新。30多年来,广大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工程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1500多项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发布,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炼编制评为国家级工法或专利,形成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随着特级企业资质就位的需要,企业对工法的开发愈加重视,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如中铁总公司、中建总公司、中国石油总公司以及北京、上海建工集团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的产、学、研联动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工法评审不但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形成宝贵的物质财富,而且为当前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实践基础,必须发扬光大,一以贯之。
第一是要继续坚持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与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强业主、大项目、高科技,多投资”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是要健全完善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参加、深度融合以及良性互动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以“十项新技术”和国家级工法创新成果为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依托“大、精、尖”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关键技术,注重建筑用材更新换代,形成先进工艺标准,加快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对于我们这个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讲,信息化建设作用将更为重要。
第四是要以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为契机,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去年底,我们专访了科技部奖励办有关领导,就建筑业设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进行了工作咨询。根据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有关规定,科技部明确不再批复全国性各类科技奖项的设立,行业认为确有必要设立,可提交协会理事会决定。据此,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会决定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并于今年正式启动。“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旨在奖励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科学研究,施工技术创新、工法开发等有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最高奖项,并将作为建筑业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的重要依据。评选工作将本着数额限量、严格标准、公正公平、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创精品工程为载体,深化项目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城乡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绿色建筑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所以极有必要将集约、节能、绿色、低碳等人文科技与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要坚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创新水平。《若干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成功的核心是项目经理责任制,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责任风险性”四大特点,已成为建筑业实施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解放发展建筑生产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基础。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项目管理文化内涵的创新发展,企业已经注意到,要切实保证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不单是要有一个高素质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项目经理部及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因为人的个性及能力往往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也只有集体才能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舞台,比如唐僧去西天取经,之所以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行程万里取回真经,靠的是有了一个好的团队。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孙大圣,有随和包容、善于协调的猪八戒,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沙悟净,还有往往被人们遗忘的白龙马。这个团队较为科学地体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当前,深化项目管理就要按照团队精神和“抓住主题,树立形象,融入人心,集约管理,跨越发展,奉献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其内涵就是要坚持和塑造“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理为纲、绩效为佳、创新为魂、奉献为荣”的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主题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其支撑是科技进步与工艺革新;其要义是管理为纲、纲举目张;最终目标是规避风险,实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最佳效益。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要大力践行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新方式发展、增综合效益”,并以此来激励人心、凝聚团队、打造“中国建筑”和“品牌企业”。
二是要坚持以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为内容,加强项目建造全过程的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盛行,“绿色建筑”正日益受到人民的普遍重视。而“绿色施工”则是针对绿色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又是绿色建造和深化项目管理的关键。绿色施工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2009年,我会在总结推广世博会“绿色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开展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并把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列为“鲁班奖”的必要条件。目前共有400多项工程已列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有关申报评价要求,通过对近百项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优良率(80分以上)占97.0%,其中综合评价90分以上的占36.4%,节约成本占总造价的0.5%。这些项目总体上体现了现阶段绿色施工的一流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最近,我会又在成都中建八局工地召开了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银泰中心项目五个零(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伤亡零事故、垃圾(无机固体)零外运、用水(施工)零引用),重点是推广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建筑企业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未来十年城镇化建设,每年仅房屋建筑就有20亿平方米开工,其中20%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30%,况且建筑用钢和水泥用量约占全球总量50%左右。所以加强建筑节能减排与实施绿色施工,建筑业任务艰巨,广大企业使命光荣。
据示范工程调研测算,采用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20%,水耗可以减少63%,施工垃圾减少90%。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精品、细化管理、节点考核、优劣奖惩”的质量线;二是“标价分离、逐级核算、开源节能、集约增效”的成本线;三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CT标准、项目文化”的形象线,从源头上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是坚持以一线操作技能工人培训为对象,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提升建筑业智力结构和全员整体素质。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上两层分开后劳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指导,致使管理体制滞后,队伍松散流动性大,劳务教育培训弱化,工人技能水平素质低下。不少质量安全及聚众闹事等事故频发,已成为阻碍建筑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筑业要做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发展,就不能不重视劳务层建设,更不能回避劳务队伍的素质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为我们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质量、健全劳务管理机制指明了方向。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规范指导劳务工作,切实建立起劳务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机制,抓好劳动务工人员岗前培训与技能水平考评认证制度的建设,实现劳务管理专业化、企业用工制度化、技能工人产业化;其次是工程总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技术工人,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对劳务管理的责任,加强管理层与劳务层的深度沟通融合,重点要抓好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劳务管理水平和务工人员整体素质。
友情链接